S
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上好“大思政课”,在社会课堂中“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”,7月6日至13日,银川科技学院“振兴路上探新径,三下乡中谱华章”社会实践团(发展成就观察团)在永宁县望远镇通桥村,开展以“观时代成就 悟中国力量 筑青春征程”为主题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团队聚焦通桥村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的转型跨越,实地考察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。在林下经济核心区,120亩银柴胡与林木错落共生,既守护了生态又盘活了土地,“鸡公社”里,溜达鸡、朝那鸡在林间自在栖息,独特的认养模式让游客可现场选购、自主烹饪,再加上林旅融合的露营项目,实现了生态?;び刖梅⒄顾?。
特色产业的提质升级同样亮眼,在禾糯玉米加工厂,通过“党支部+企业+职业经理人”模式,推出“金、黑、白、黄、彩”5个品类产品,经真空包装冷藏实现错峰销售,通过直播带货拓展市场。2024年,该产业带动就业一百多人,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,成为村民增收的“黄金产业”。
设施农业与传统工艺产业的协同发展,让乡村经济充满韧性。1420亩设施农业园区内,356栋温棚里的番茄、吊瓜等作物通过科学育苗技术茁壮成长,2024年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94.53万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928元;塞上山海情酒业则以传统清蒸法酿造工艺为核心,2021年入驻后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租金收入,还提供了稳定就业岗位。
在村民家中,实践团队看到正在修建的青砖小院中,干净整洁的卫生间格外醒目,这是通桥村“厕所革命”的缩影。去年以来,通桥村对6个网格、460余户完成污水管网改造,巷道配套绿化、美化、亮化设施,68户危旧住房被拆除重建。同时,实践团队还走进通桥村党群服务中心,亲身参与村民议事会,从议题提出、讨论协商到投票表决,体验村级事务决策的程序,感受“村民的事村民议、村民定”的乡村治理实践。
深入村民家中,邻里守望的温情也让实践团队十分感慨,村民李某采购装修材料时资金短缺,邻居白某当即相助2000元;身体欠佳的马某无力完成整治任务,乡亲们主动上门帮忙……一幅村民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、共事共乐的和谐画卷缓缓展开。
在就业领域,2024年,通桥村劳动力已就业388人,主要从事种植业、就近打零工等,村集体经济项目成为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,在教育方面,村里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%,村民们的幸福感、获得感显著提升。
“本次活动,实践团通过社会观察、调查研究、学习体验、志愿服务,全方位解码了通桥村的发展密码,从多元产业的蓬勃兴起,到基层民主的生动实践,从民生改善的温度质感,到青年担当的鲜活故事,这是一堂深刻的‘行走的思政课’?!币萍佳г菏导哦映ぱ蠲骰郾硎荆蠢?,他们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,厚植家国情怀,让青春之花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。